首页 » 健康百科 » 正文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

2012-05-28 22:58:22 349浏览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

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叶和茎。主产于江苏、浙江等地。夏季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。以叶大、色紫、不碎、香气浓、无枝梗、无杂质者为佳。生用。味辛,性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有解表散寒,行气宽中,解鱼蟹毒功效。

基本信息

【别名】

紫苏,全紫苏,紫苏叶,苏叶。

【来源产地】

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片,或带部分嫩枝。若叶、茎同用,则称为全紫苏。分布全国,以江苏、湖北、两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石、山西、浙江、四川为主产区。

【采收炮制】

九月(白露前后)枝叶茂盛,花序刚长出时采收,阴干。

拣去杂质、老茎、清水洗净,茎润透后切片,叶或切碎,干燥。

【性状性味】

本品叶片呈卵圆形多皱缩卷曲、破碎,长4~11cm,宽2.5~9cm,两面均棕紫色,或上面灰绿色,背面棕紫色,两面疏生灰白色毛,背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。叶柄长2~7cm紫色或紫绿色,质脆。

本品梗呈方柱形,四棱钝圆,长短不一,直径0.5~1.5cm。表面紫棕或暗紫色,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,节部稍膨大,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。体轻,质硬,断面裂片状。切片厚2~5mm,常呈斜长方形,木部黄白色,射线细密,呈放射状,髓部白色,疏松或脱落。

本品气清香,味微辛。以叶大、色紫、完整、香气浓郁者为佳。

辛,温。肺、脾经。

功效与作用

【功效】

发汗解表,行气宽中。

术品辛温芳香而善行散,归于肺行于表则散在表风寒,人于脾走于里则行脾胃滞气而宽中焦。

【应用】

1、子宫出血

临床使用紫苏提取液(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2g),以无菌棉球、纱布浸润紫苏液贴敷于出血处。止血时间在15分钟以内者58例,在15~30分钟者22例,在30~45分钟者6例,无效22例,总有效率为79.6%。

子宫出血中医属“崩漏”、“月经过多”、“经期延长”、“月经先后不定期”等范畴。《女科经论》谓“妇女多因优思、忿怒、郁气所伤,故经病因于七情者居多,月经之行、止、顺、逆皆由一气率之”,主因在于情感内伤,气机失调。以紫苏行气宽中,和血温中,止痛之作用而达治疗之功。

2、寻常疣

临床上用鲜紫苏叶外擦患处,每日1次,每次10~15分钟,一般3~5次可愈。治疗20例,连续摩擦2~6次皆愈。

寻常疣在中医称千日疮,俗称刺瘊。因风邪搏于肌肤而生者,或为血虚,皮肤失之濡养,加之情志不畅,郁闷或恼怒,致气滞血瘀。紫苏辛温能散,气薄能通,味薄发泄,专解肌发表,凡属表症,放邪气出路之要药。开胸膈,解郁结而利气滞,达到治疗效果。

3、失眠抑郁

临床上用法半夏,厚朴,茯苓、生姜,紫苏叶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经4个疗程治疗62例,显效15例,好转41例,无效6例。

失眠抑郁多由情志所致阴阳失调,失眠中医称“不寐”,气血、阴阳失和,脏腑功能失调,以致心神被扰,神不守舍而不得寐。抑郁症以意志的减退、兴趣与愿望的降低或缺失为主要特征,因气滞郁痹,气机不畅,脏腑身形失和所致。而紫苏有宽胸行气解郁之功效,再配以疏肝解郁、养心安神、调畅情志之品,可消除郁闷、烦躁、失眠,以及心胸憋闷等症状。

4、慢性气管炎

临床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(10:1),制成25%苏叶药液。每日早晚各服1次,10日为1个疗程。观察552例,经4个疗程后近期控制62例,显效150例,好转213例,无效127例。

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,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,现代医学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种,单纯型属中医的“咳嗽”,喘息型属中医的“喘证”范畴,传统医学认为多因久病肺虚,痰浊内伏,复感外邪诱使病情逐渐加剧。因邪壅肺,使肺气约束,肺失肃降,壅遏不宣,肺气上逆而作咳喘、咳痰。临床上用紫苏宽中下气,配干姜除胸满咳逆上气,共达疗效。

【现代研究】

1、化学成分

含挥发油,主要为紫苏醛和左旋柠檬烯等。

2、药理作用

能扩张皮肤血管,刺激汗腺神经,有缓和发汗解热作用;能减少支气管分泌,缓解支气管痉挛而祛痰止咳;能促进消化液分泌,增强胃肠蠕动;对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。

使用方法

【用法用量】

3~10g,水煎服。不宜久煎。